外贸对中国经济的重要性 以及 中美贸易战对外贸环境的影响
过去的2022年,在全球通货膨胀严重、经济增速放缓,以及中国受疫情反复冲击、经济困难的情况下,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达到42.07万亿人民币,比2021年增长7.7%。其中,出口2397万亿,增长10.5%;进口181万亿,增长4.3%;实现贸易顺差5.87万亿人民币,按照目前1:6.8的美元/人民币汇率,大约是8600亿美元。我国已连续6年保持世界第一货物贸易国地位,出口国际市场份额连续14年居全球首位。
在2022年中国内需因疫情萎缩和房地产投资大幅下滑的背景下,5.87万亿人民币或者8600亿美元的对外贸易顺差,无疑成为推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中坚力量。按照传统的三驾马车理论和四大需求分析框架,这5.87万亿的贸易顺差或净出口对中国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17.1%,拉动我国经济增长0.5个百分点,有力地促进了我国的稳岗就业。
净出口对国内经济增长的推动是通过贸易乘数来实现的。对外贸易乘数是指一国在既定的边际消费倾向作用下,由于对外贸易收入而增加的该部门消费,会通过经济产业链去增加其他部门的收入和消费,最终对国民收入增加产生倍增效应。
由此可见,外贸净出口对经济增长带来的乘数效应是巨大的,这就是每一个国家都拼命扩大出口的原因。同时通过产品和服务出口,还可以用获得的外汇收入购买本国紧缺的原材料、设备和消费品,进一步繁荣本国经济。国民经济就像人体血管一样,是一个复杂的循环系统,包含多个产业链条。在封闭经济条件下,如果一国的产业链条此较完善,在国内就可以实现循环。而在当前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开放条件下,一国经济的繁荣对进出口依赖越来越大,只有不断扩大进出口,才能获得比较利益,才能增加就业,才能带来经济繁荣和稳定。
为了应对与中国长期的贸易逆差,从2018年7月特朗普政府开始,美国就对来自中国多类别商品,加征7.5%—25%(实际执行)的关税。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在中国加入WTO近20年时,美国对来自中国的进口商品,在这么大范围内加征这么高的关税实属罕见。当然,中国采取了冷静、克制与理性态度,在一定范国内和一定程度上进行了反制。毋需置疑,贸易战的后果必然是两败俱伤。
据报道,自2018年7月美国对中国新的关税政策生效到2022年7月的4年间,美国海关共向美国进口商收取了近1365亿美元(约9200亿人民币,每年大约340亿美元)关税。从表面上看,美国对其进口商加征的关税,自然会转嫁到美国消费者头上,关税加价的部分自然由美国消费者买单,打贸易战这种做法是“搬石头砸自己的脚”,不仅伤害不到中国,反而会惩罚自己。
显然,问题远远没有这么简单,要是这么简单,谁也不会主动打贸易战了。经济学的税收分担理论可以很清楚地解释,这1365亿美元的关稅到底是谁承担了。其实,这和出口商品的价格需求弹性有关。数学模型可以严格地证明:对于弹性比较大的商品,大部分征收的关税是由生产者(出口方)承担;对于弹性比较小的商品,大部分征收的关税则由消费者(进口方)来承担。在非常极端的情况下,如果一种商品具有无限弹性,那么美国对其进口商加征的关税,将全部由中国出口商来承担;如果一种商品的弹性接近于零,那么美国对其进口商加征的关税,将全部由美国进口商或消费者来买单。这就是为什么美国在对中国商品加征关税时非常谨慎,首先要对商品类别仔细甄别,此后还经常谨慎,首先要对商品类别仔细甄选,此后还经常列出排除清单,把已经加征的商品从中剔除。
弹性是经济学里一个常用的概念,数学上可以严格定义。弹性指一个变量变化对另一个变量变化的反应程度,也就是相对导数。一般来说,技术壁垒不高、竞争充分、替代品很多的商品和奢侈品的价格需求弹性较大,而技术含量高、没有替代品、具有垄断性质的产品,价格需求弹性较小,甚至为零。对弹性大的商品加征的关税,基本都是生产者(出口商) 来买单。
从中国出口美国的商品目录来看,排在前几位的是机电、玩具、纺织、塑料、家具等技术含量不高、国际市场竞争充分、替代性很强的商品,因此美国对中国出口商品加征的关税,事实上大部分还是由我们来承担。只是中国人民比较勤劳,尽管赚取的利润很薄,也都想办法把强加的关税慢慢消了。在美国逼迫中国打贸易战的背景下,中美贸易额却一直持续增长,的确是一个奇迹。而参与其中的中国外贸企业其实都在负重前行,跟大家体感是一样的,但从结果来看,大部分企业是战胜了困难,取得了明显成绩的。
坚决看多中国外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