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F又称为等轴铁素体,PF是碳在α-Fe中的间隙固溶体,具有体心立方晶格。随着温度降低,管线钢发生奥氏体相变时,铁素体首先沿原奥氏体晶界析出,如果相变温度很低,有足够的相变时间,析出的铁素体逐渐长大,转变为具有规则外形的先共析铁素体,一般情况下多边形铁素体呈等轴状,故称为多边形F或等轴F。如果转变量很少,转变又常常从晶界开始,此时的F分布勾画出了母相奥氏体晶界的轮廓, 故常称它们为仿晶界型F( Allotriomorph Ferrite) [6]。PF多出现在X65以下低级别的管线钢和双相管线钢中。图1.10为X52和X60中的多边形铁素体,晶粒尺寸一般在10mm左右。多边形铁素体由于含碳量极低,且具有较低的位错密度,同时还有一定量的析出相(析出相的尺寸和含量与钢中添加Nb含量有关),因而PF通常具有较低的抗拉强度和屈强比,但具有较高的塑性和韧性,冲击韧性可达到200J/cm2以上。所以,多边形铁素体是大应变管线钢中主要的显微组织。
图1.10 X52和X60管线钢中多边形铁素体[7]
QF也称块状铁素体,准多边形铁素体或块状铁素体也是先共析铁素体的产物,是在较低温度下通过另一类相变方式——块状转变而得到。
块状转变的特点是新相与母相成分相同,合金只要过冷至新相、母相自由能相同温度下,就能发生这类转变。QF的生长都是由热激活过程所控制,铁素体晶粒生长可越过奥氏体晶界,使原奥氏体晶界的轮廓被掩盖。含碳很低的碳钢在快速冷却时有可能满足这个条件,以块状转变方式实现先共析转变。准多边形QF不像多边形F那样具有规则的类等轴晶粒形貌,这也是鉴别准多边形QF和多边形PF的依据之一,见图1.11。
图1.11 X70管线钢中的QF和PF[7]
QF与PF相比,两者的转变温度不同,导致不同的机制和组织形貌。PF接近平衡相,其成分与母相奥氏体不同,PF生长受控于置换原子的快速迁移及碳原子的长程扩散。PF与母相常有确定的位向关系,其一部分界面与母相保持共格或半共格,通常生长速度较慢。而QF是在较低的温度下块状转变而成,由于新相、母相成分相同,故不需要长程扩散,只要新相原子越过界面即可生长,且新相与母相的界面在所有方向都是非共格的大角度晶界,所以转变速度特别快,由于原子的置换和迁移发生在界面上,导致不规则生长和锯齿形界面且超出了原奥氏体晶界,呈高度不规则,犹如一块无特征的碎片。与PF相比,QF具有较高的位错密度、位错亚结构,有时还有马氏体-奥氏体(MA)成分。QF组织有较高的强度和优异的延性,由于内部较高的位错密度和MA小岛,使得钢具有低的屈强比和高的应变硬化速率。而多边形铁素体(PF)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基本上是等轴的晶粒,晶界明锐直平,通常含有较低的位错密度。多边形铁素体主要在奥氏体晶粒的三叉晶界及晶界拐角处形核,以扩散方式长大,长大过程中铁素体晶粒尺寸超过原奥氏体晶界,原奥氏体转成多边形铁素体[6]。准多边形铁素体多出现在X70和X80级针状铁素体管线钢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