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双控之下钢铁和金属管材行业的两大趋势
中钢协一月发布一组数据显示,2021年全年钢材产量连续收紧,价格两个季度持续上涨,2021年的全年钢产量为10.3亿吨,比上年减少约3500万吨,但与产量相悖的是钢材利润创历史新高,达3517亿元,双控成果已初见成效。工信部与发改委相关人员也表示在2022年依旧是巩固成果的一年,粗钢产能应该会继续保持在低位水准,严控新钢厂增设。
钢铁对于金属管材而言,是赖以生存的生命线,钢铁行业的现象也直接传导至下游的钢管企业。从去年钢管生产与销售情况来看,其走势也确实与钢铁也十分相似。
2021年1-11月我国钢管出口625.74万吨,同比减少1.13%。出口均价1511美元/吨,同比增长34.58%。
利润上涨的背后是价格的提升,价格提升的背后是钢铁双控政策与市场供需再平衡的结果,而国内的钢铁及金属管材行业也即将面临两大主要发展趋势:
趋势一:生产集中化,上下游企业将加速整合
中国过去发展的主要是依靠土地财政,房地产在这个阶段发展迅猛无比,焊管和无缝管的需求都比较大,由于技术要求不高,市场发展逻辑简单粗暴,产能无序扩张,供需关系失衡等一系列问题凸显,甚至出现了“特”不如“优”,“优”不如“普”的高端市场与通用市场倒挂的现象,长此以往即便企业能够维持运转也无法实现高附加值转化和技术创新。
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是行业的必行之路。企业整合以提高生产集中度,降低恶性竞争和资源浪费成为目前比较明确的办法。集中整合企业资源是大势所趋。
整合案例:
目前我国的金属管材生产地区主要集中在华北、华东及华中等地区,其中华东地区整合效率最高,以整合发展比较激进的宝武钢铁为例,近10年来已经收购了上下游企业不下31家,未来还会继续加强整合与合作,包括进行中的包钢重组项目,都是其新模式与新合作的探索之一。
宝武钢铁集团(来源:宝武钢铁)
另外一宗比较有代表性的合并是天津钢管与上海电气的重组,合并后可谓上下游的强强联合。未来包括,河钢,鞍钢,华凌都已经祭出自己的整合兼并方案力求突出产业的集中化程度。而粗钢产量受限本身也是推动钢企整合的一把推手,促进行业生产效率及企业间的联动。
国内钢管行业十大品牌 (来源:Maigoo买购网)
趋势二:技术创新实现低碳, 迈向高端制造,应用强调高附加值
除了集中企业资源,整合优势发展等手段之外,提高应用领域的门槛,抓住中国制造业转型中高附加值产品的需求也是钢管企业提升价值的重要手段之一。
国内目前大量需求来自于高端制造领域。无缝钢管产品制造企业也一直在积极努力中,实施关键领域的突围,如宝钢钢管和天津钢管公司的高端套管成功在塔里木油田钻井完成8882米应用,中俄东线黑河-长岭段石油钢管解决低温环境(-45摄氏度)、大壁厚(30.8毫米)、高钢级(X80)钢管脆性止裂韧性等技术问题,中兴能源研发的超薄无缝钢管轧制装备,及天津钢管自研X65QO万吨400米超深海管等都属于这种高端应用领域技术突破的案例。
焊管的高端化采取的是无缝化技术,可以替代部分无缝管市场,如今焊管无缝化工艺经过了几次迭代,性能稳定,进入普及阶段,通过产品替代,能够在不降低原有设计要求的情况下,有效降低实地铺设成本。除有较高要求的流程行业外,其它行业均可满足施工需求。
除了依靠技术研发抢占高端市场,通过制造工艺升级减碳,减排也是未来钢铁和钢管企业的发展主要趋势。目前,宝武钢铁已经订下了发展目标,实现在2025年(相比2020)具备降低碳排放30%的工艺技术能力,在2030年将完成这一目标,为2060年碳中和的大考做好准备。
这就必须要求企业内部尽早完成数字化转型,解决设备现场到管理层的互联互通,实现能效的数字化,及生产流程的精益化和可视化。而其它的钢制品生产企业及上下游配套也会随之跟进。除此之外,智能化应用也会伴随产业升级持续渗透,推进降本增效以及生产安全,如利用机器人实现金属打磨,机器视觉实现自动化产品检测等技术,都会成为重要的提升手段。
十四五规划重点行业对钢管依存度较高利好将持续
无论是整合行业资源还是投入技术研发,都是为了企业能够获得更好的发展。从十四五规划纲要中不难看出国家对推动制造业发展的重视程度。除了上榜的集成电路行业外,其它如航空航天、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机器人、先进轨道交通装备、先进电力装备、工程机械、高端数控机床、医药及医疗设备等行业均对钢管产品依存度较高,为强需求行业,而规划中强调的要持续推动如钢铁,石化,建材等传统产业升级也将直接为钢管制造企业带来持续利好。